不锈钢无缝管冷拔过程易有什么缺陷?

发布时间:2025 10/27

不锈钢无缝管的冷拔即常温下通过模具拉拔成型,在这过程中因金属塑性变形不均、应力集中及工艺控制不当,易产生外观、尺寸、内部结构及性能类缺陷。
外观缺陷:
表面划痕 / 凹坑:冷拔模具表面有杂质、磨损或润滑不足,拉拔时模具与管面摩擦刮擦,形成纵向或局部划痕;若原料表面有氧化皮未清理干净,拉拔时会压入管面形成凹坑。
表面氧化 / 变色:冷拔前管材退火后冷却不当,或拉拔过程中润滑脂高温分解,导致管面氧化生成暗灰色氧化皮,影响后续抛光或耐腐蚀性能。
褶皱 / 翘皮:拉拔速度过快、模具锥角不合理,或管材局部壁厚不均,导致金属流动不一致,管面出现局部褶皱,严重时会形成翘皮(金属层剥离)。
尺寸精度缺陷:
壁厚偏差超标:拉拔时模具与芯棒定位不准,或管材原料壁厚不均,导致冷拔后管体局部过薄(超负偏差)或过厚(超正偏差),尤其在管端或弯曲部位更明显。
椭圆度超标:拉拔模具孔型磨损、椭圆,或拉拔时管材受力不均(如芯棒偏心),导致管子横截面不圆,长轴与短轴尺寸差超出标准范围。
长度偏差 / 弯曲:拉拔后管材冷却收缩不均,或牵引速度控制不当,导致实际长度与定尺要求偏差大;若冷拔后未做校直,管体易出现肉眼可见的弯曲(直线度不达标)。
内部结构缺陷:
内部裂纹:冷拔变形量过大(超过材料塑性极限),或原料内部有微小缺陷,拉拔时应力集中会导致缺陷扩展,形成内部裂纹(需无损检测才能发现)。
组织不均:冷拔时金属晶粒变形程度不一致(如管壁内外层变形差异),导致管材横截面组织不均,后续热处理难以完全消除,影响力学性能稳定性。
性能缺陷:
加工硬化过度:冷拔变形量过大且未及时进行中间退火,管材硬度显著升高、塑性(伸长率、断面收缩率)大幅下降,后续加工(如弯曲、切割)时易开裂。
内应力集中:冷拔后管材内部残留大量内应力(未通过去应力退火消除),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(如遇温度变化、轻微外力),易发生 “应力释放” 导致管体变形或开裂。
耐蚀性下降:冷拔破坏管材表面原有的均匀钝化膜,若表面有划痕、氧化等缺陷,会成为腐蚀 “突破口”,导致局部耐蚀性下降,在潮湿或含氯环境中易出现点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