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厂地址:
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工业园区云岩山路55号
销售总部地址:
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南洋大道2999号万洋科技城A2幢5楼
发布时间:2025 10/28
不锈钢无缝管起皮即表面分层、氧化皮剥落或局部组织剥落,主要源于生产缺陷、材质问题、加工不当或使用环境腐蚀,具体原因可分为四大类:
1.生产环节缺陷(源头性问题)
原料质量差:钢坯中存在非金属夹杂(如硫化物、氧化物)、缩孔或疏松,轧制时这些缺陷被拉伸至表面,形成与基体结合不牢的夹层,后期易分层起皮;
轧制/热处理不当:热轧时加热温度不均,导致局部组织应力集中;或冷轧时变形量过大、速度过快,金属表层与芯部变形不协调,产生内应力,冷却后表面易剥落;若固溶处理不彻底(如温度不足、保温时间短),表面未形成均匀钝化膜,也会出现氧化皮松散、起皮。
酸洗钝化违规:酸液浓度过高、酸洗时间过长,过度腐蚀管表面,形成脆弱的 “过腐蚀层”;或钝化后未彻底冲洗,残酸持续侵蚀,导致表面氧化层脱落。
2.材质不达标(抗蚀 / 结构稳定性差)
劣质不锈钢:Cr、Ni 等合金元素含量不足(如 “201 冒充 304”),表面无法形成致密钝化膜,易被氧化生成疏松氧化皮,受外力或环境影响即起皮;
特殊钢热处理缺陷:如双相钢(2205、2507)若冷却速度过慢,析出 σ 脆化相,导致表面组织疏松,与基体结合力下降,易分层。
3.加工/安装损伤(破坏表面完整性)
冷加工过度:弯曲、拉伸等冷加工时,变形量超过材质塑性极限,表面产生加工硬化层,且伴随微裂纹,后期在受力或温度变化下,硬化层易剥落;
表面划伤 / 碰撞:加工或安装时未保护管表面,划痕破坏钝化膜,腐蚀从划痕处深入,形成局部腐蚀坑,周边氧化层随腐蚀脱落。
4.使用环境腐蚀(加速表面失效)
强腐蚀介质:长期接触含氯(如海水、盐酸)、含酸(如硫酸、硝酸)介质,钝化膜被持续破坏,生成的腐蚀产物(如氧化铁、氯化物)与基体结合不牢,随介质冲刷或外力作用起皮;
高温氧化:在 400℃以上高温环境中(如锅炉、换热器),表面快速生成厚氧化皮(Fe₃O₄、Cr₂O₃),若冷却时氧化皮与基体热膨胀系数差异大,易因热应力脱落。
